久違了的窄軌蒸氣火車頭(六) 粉嶺-沙頭角鐵路支線

筆者:紙鳶

沙頭角站(禁區內)

越過車輛熙來讓往的沙頭角公路,拿出預先申請好的禁區通行証,各人順利地過了警察檢查站,進入了沙頭角禁區,環顧周遭街道,洋溢著寧靜和諧的氣氛,見幾位老人家圍坐在街角旁聊天,於是走過去向他們請教如何行去"車坪街"和"中英街"關口,友善的老街坊們,爭先指出穿過前方的沙頭角邨牌坊,再往前行就是了,謝過他們後,我們向著墟市中心方向走去。

走過稍為熱鬧的墟中心,眼前出現的"車坪街",街道不算寬敞,一直延伸至右後方約三百多米外的舊稱"鹽寮吓",眼前豎立的街牌是近年所造,在它後方約十米的外牆上另有一塊白底黑凸字樣的老舊"車坪街CAR PARK ST"街牌,才是正牌,這裡就是有百年歷史的窄軌火車總站,蒸氣火車頭拖著一列列卡車從這彈丸之地往返粉嶺之間,為區內外的居民、商販服務了十六個年頭(1912–1928),促進了"鸕鷥徑"兩岸村莊(即現在的中英街),及居住在沙頭角海灣和各離島村民的交往、投墟。同時,人流和物流提升了當年"東和墟"的商貿交易量。但是,因為沙頭角公路於1927年通車,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交通運輸,形成火車的運載量急遽下降,嚴重影響收入,加上因為鐵路建築在河溪,海邊淺灘上,路基欠穩,經常需要維修,保養費用昂貴,種種原因導至連年虧蝕,無法經營下去,它的歷史使命已完結,然後光榮退役,留下的只有絲絲印象痕跡。

現今只有沙頭角墟的居民和小數人士可獲發特許通行証往返中英街,由於我們是持有探訪証,只能站在車坪街接近檢查站的前方,遙望中英街,及老屋旁使用路軌造的、約7米高電線桿柱,未能走近親手觸摸一下,心中有點茫然,憑弔一番及拍下照片後,轉身往舊車站的另一端"新樓街"行去。

窄軌火車鐵道在1928年4月1日停駛後,不久就被拆除及清理鐵路的設備,只有些少物資被居民檢拾用於市井之間,剩餘的都被售賣拋棄,兩部蒸氣機車W.G.BAGNALL 0-4-4T 在1933年賣給了菲律賓的甘蔗園,服務至1995年,九鐵從Victorias milling company公司買回兩部火車頭,一輛被安排在何東樓(現在的東鐵火炭站)火車維修廠修整復原至1920年代的模樣,在1997年放置在大埔墟的火車博物館內作靜態展示,供市民參觀,而另一輛火車頭就被運送回英國作展覽之用。

參考資料:
香港警務處
昋港鐵路博物館
香港鐵路100年
越界
孖刺西報
照片:現場實景拍攝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