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:紙鳶
沙頭角站(禁區內)
離開了中英街關口,來到了"街市街"和"新樓街"的街角,原地是沙頭角火車總站的一個部分,停駛後,在民初時代1933–1934年,由兩間建築公司合作建成22間相連的騎樓排屋,面對深圳方向,畢直橫列在新樓街(舊站)上,當年22間店舖,各自售賣不同的生活貨品,其門如市,小販隨街擺賣喧鬧,可是,經歷環境的變遷,在政策的影響下,如今卻只餘下少數商戶仍在經營,街上停泊了居民的私家車,行人稀疏,往日的繁榮,不知何時能再現了。
後記:
往昔雄糾糾的蒸氣火車頭0-4-4T拖著一列列卡車沿窄軌鐵路從粉嶺途經多條村落後,在近沙頭角海的內灣,緩慢的行駛往來東和墟前的沙頭角總站車坪街,它短短十六年的歷史,默默地為人們服務,最後因為沙頭角公路於1927年開通,提供更便捷的途徑往來附近的村落墟市,基於人流物流的運輸、商業的效益日漸減退,難逃被淘汰的命運,就讓這條行駛蒸氣機車的窄軌鐵路,永遠留在腦海中,成為香港人生活上的集體回憶吧。
自從2012年2月15號開放大部份沙頭角邊境禁區後,起初時,遊人熱烈到訪沙頭角解禁後的村落,村內食肆及攤檔遍開,房屋拆舊建新,一片更新現象,可是衛生環境污染,噪音等等問題陸續地浮現,擾民的情況不時發生,部分喜愛寧靜生活的村民受到影嚮,引來不少異議,隨著熱潮減退及監管條例影響下,食肆及攤檔都陸續結束,村落復歸平淡日子。社區需要各方面的改善和磨合,求同存異,無論將來的沙頭角禁區是否能夠全面開放,希望可以做到社區和探訪的人士皆可和諧互動,融洽共處,往後世代,可望持續發展下去。完
參考資料:
香港警務處
昋港鐵路博物館
香港鐵路100年
越界
孖刺西報
照片:現場實景拍攝